開展耕地土壤污染治理
與修復效果綜合評估
《措施》提出多項舉措,筑牢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產業鏈食品安全防線。在嚴把產地環境安全關方面提出,要實施耕地土壤環境治理保護工程,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效果綜合評估。到2025年前,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2%以上。
在嚴把農業投入品生產使用關和產地準出關方面提出,要完善農藥獸藥生產企業原材料進貨、銷售記錄制度,確保食用農產品從種植養殖環節流入市場和企業的安全;嚴把食品生產質量安全關方面明確,到2025年,西安市食品生產企業風險等級評定率和日常監督檢查覆蓋率均達到100%;嚴把流通銷售質量安全關方面提出,要建立市農產品冷鏈監控平臺,建立覆蓋基地貯藏、物流配送、市場批發、銷售終端全鏈條的冷鏈配送系統,到2025年前,西安市食品流通企業風險等級評定率達到100%;西安市將全面實施餐飲服務單位量化分級管理,嚴格落實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集體用餐單位要建立穩定的食材供應渠道和追溯記錄,保證購進原料符合食品安全標準。
危害食品安全制假
售假行為“直接入刑”
《措施》要求西安市要落實食品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糧食安全保障等方面法規規章解釋和司法鑒定制度,做好危害食品安全制假售假行為“直接入刑”、追究故意違法者民事賠償責任等工作。
在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違法犯罪方面,《措施》提出,西安市要綜合運用各種法律手段,有效遏制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對于情節嚴重、影響惡劣的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依法從重判罰,并探索建立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制度,落實“處罰到人”要求。
同時,《措施》還要求從強化信用聯合懲戒、落實質量安全管理責任、加強食品生產經營過程控制、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積極推行食品安全責任保險等方面筑牢食品安全防線。其中,要求西安市建設重要產品追溯城市平臺,全面推進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完善市級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建設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系統及監管平臺,實現全環節信息互聯互通,產品全程通查通識。
開展十大專項行動
保障食品安全
《措施》強調,西安市將深入開展國產嬰幼兒乳粉提升、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治理、餐飲質量安全提升、保健食品行業、進口食品“國門守護”等十大專項行動,推動食品安全工作向縱深開展。
其中,西安市將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和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實現綠色養殖;要在嬰幼兒配方乳品企業實施良好生產規范、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對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體系檢查達到100%,對生鮮乳、原料乳粉和乳清粉實施批批全檢,確保其抽檢合格率達到99%以上;要嚴格落實學校食品安全校長(園長)負責制,到2025年前,學校食堂量化分級管理、“明廚亮灶”率均達到100%;要持續推進西安市農村食品安全綜合治理,用2-3年時間,建立規范的農村食品流通供應體系;全面提升餐飲質量安全,2025年前,以大型餐飲服務企業、城市綜合體等為重點區域,全市餐飲服務單位“明廚亮灶”覆蓋率達到80%以上;加強進口食品安全監管,將進口食品境外生產經營企業、國內進口企業等納入海關信用管理體系,并加強對走私食品的風險研判,切實排除食品安全隱患,嚴厲打擊食品走私行為,保障進口食品安全。
根據《措施》,到2025年,西安市將初步建立基于風險分析和全供應鏈管理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全市食品生產企業基本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全市包裝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追溯“二維碼”標識加貼率達100%。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總體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到2035年,西安市基本實現食品安全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從農田到餐桌全產業鏈風險預防體系與監管體系有效運行,讓市民吃得健康、吃得放心。